十信

十信
The ten grades of bodhisattva faith, i.e. the first ten [lang id =1028]位 in the fifty-two bodhisattva positions:
(1) [lang id =1028]信 faith (which destroys illusion and results in);
(2) [lang id =1028]念 remembrance, or unforgetfulness;
(3) [lang id =1028]精進 zealous progress;
(4) [lang id =1028]慧 wisdom;
(5) [lang id =1028]定 settled firmness in concentration;
(6) [lang id =1028]不退 non-retrogression;
(7) [lang id =1028]護法 protection of the Truth;
(8) [lang id =1028]廻向 reflexive powers, e.g. for reflecting the Truth;
(9) [lang id =1028]戒 the nirvāṇa mind in [lang id =1028]無為 effortlessness;
(10) [lang id =1028]願 action at will in anything and everywhere.
* * *
菩薩修行的五十二階位中, 最初十位應修之十種心;此十種心在信位, 能助成信行。 全稱十信心。 略稱十心。 即: 一、 信心, 一心決定, 樂欲成就。 二、 念心, 常修六念, 念佛、 法、 僧、 戒、 施及天。 三、 精進心, 聞菩薩藏, 精勤修習無間善業。 四、 定心, 於事於義繫心安住, 遠離一切虛偽、 輕躁、 憶想分別。 五、 慧心, 聞菩薩藏, 思量觀察, 知一切法無我無人, 自性空寂。 六、 戒心, 受持菩薩清淨律儀, 身口意淨, 不犯諸過, 有犯悔除。 七、 回向心, 所修善根, 回向菩提, 不願諸有;回施眾生, 不耑為己;回求實際, 不著名相。 八、 護法心, 防護己心, 不起煩惱, 更修默護、 念護、 智護、 息心護、 他護等五種護行。 九、 捨心, 不惜身財, 所得能舍。 十、 願心, 隨時修習種種淨願。 在唯識宗, 唐窺基大師把菩薩修行的十信位, 攝入十住的初發心住, 把等覺菩薩位攝入十地的法云地中, 這樣五十二階就成為四十一階了。
* * *
﹝出楞嚴經﹞ 十信者, 乃三賢之首, 萬行之先也。 然欲從凡入聖, 必以信為先導, 始自信心, 終至願心, 總為十信, 以作菩薩真修之方便也。 (三賢, 即十住、 十行、 十迴向諸位菩薩也。 ) 〔一、 信心〕, 謂心與理冥, 決了無疑, 妙信純真, 恒住中道。 經云: 妙信常住, 一切妄想滅盡無餘, 中道純真, 名曰信心。 〔二、 念心〕, 謂真信明了過去未來劫中, 出生入死, 憶念無忘。 經云: 無數劫中, 捨身受身, 皆能憶念, 得無遺忘, 名曰念心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三、 精進心〕, 不雜曰精, 無間名進。 謂唯以念心, 精明進趣真淨之地。 經云: 唯以精明進趣真淨, 名精進心。 〔四、 慧心〕, 善入佛法, 造心分別為慧。 謂精進之心, 既已現前, 則純真之慧, 自然發顯。 經云: 心精現前, 純以智慧, 名曰慧心。 〔五、 定心〕, 謂念慮皆忘, 寂用無心, 則慧性明徹, 湛然不動。 經云: 周遍寂湛, 寂妙常凝, 名曰定心。 〔六、 不退心〕, 謂定光顯發, 慧心明徹, 知道不遠, 進修無懈。 經云: 定光發明, 明性深入, 唯進無退, 名不退心。 〔七、 護法心〕, 謂心進無退, 則能保護任持一切佛法, 而佛之氣分, 與己相接。 經云: 心進安然, 保持不失, 十方如來氣分交接, 名護法心。 〔八、 迴向心〕, 迴即迴轉, 向即趣向, 謂以護法心微妙之力, 感佛之光來照, 又復回光以向於佛, 猶如雙鏡交照, 光輝互現也。 經云: 覺明保持, 能以妙力回佛慈光, 向佛安住, 名迴向心。 〔九、 戒心〕, 謂心迴向佛, 則於淨戒, 安住不失。 經云: 心光密迴, 獲佛常凝, 無上妙淨, 安住無為, 得無遺失, 名曰戒心。 〔十、 願心〕, 謂由心住淨戒而得自在, 故能遍遊十方世界, 化導眾生, 隨其所願, 悉皆滿足。 經云: 住戒自在, 能遊十方, 所去隨願, 名曰願心。
* * *
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, 最初十位名十信, 因入佛教海, 修無量法門, 要以信為先也。 一、 信心。 心與理合, 確切不移, 滅一切妄想, 名曰信心。 二、 念心。 雖在無數劫中, 捨身受身, 此現前一念, 決定不忘, 名曰念心。 三、 精進心。 不雜曰精, 不退曰進, 進趣真淨, 名精進心。 四、 慧心。 心純行勤, 智慧自生, 名曰慧心。 五、 定心, 百雜粉碎, 心體湛然, 名曰定心。 六、 不退心, 定光發明, 進修無懈, 深入自性, 名不退心。 七、 護法心。 進趣功純, 保持不失, 與十方如來, 氣分相接, 名護法心。 八、 迴向心。 以保持修道力故, 與佛光相交格, 名迴向心。 九、 戒心。 安住淨戒, 心光常凝, 名曰戒心。 十、 願心。 遍遊十方, 化導眾生, 隨其所願悉得滿足, 名曰願心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а курсовая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